现在很多人对检测和检验(验货)的概念分不清楚,他们认为只要把样品送到实验室检测合格,就算产品质量过关,可以高枕无忧了。其实不是这样。产品质量包含两部分: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。只有内在外在质量都达到要求时,才能认为产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好产品。
检测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,部分标准兼顾到外在质量,也仅仅是为来样负责。企业把样品送到实验室,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做测试,再把测试结果写在报告上。检测主要是考核产品内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,比如服装产品检测中的物理性能,包括接缝强力、起毛起球等等; 化学性能包括甲醛、重金属含量等。而且,检测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也是有缺陷的,因为它只对来样负责,却不能控制大货的质量。所以就会出现,产品送样测试合格,但工商抽检还会出现问题的情况。
但验货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外在质量,主要检验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达到要求,它会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检验,不仅要检验产品外观及功能性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,还要熟悉产品生产工艺,发现产品潜在外观及功能质量问题,保证产品外观好、卖相好还要耐用,这也是普通消费者最为关注的。一个产品内在质量再好,如果不注重外在质量,也是不会被消费者青睐的。
通常产品的内在质量不容易看到,消费者在挑选时也只看外表,所以验货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帮助消费者先检查一遍,这不但对销售有利,对消费者也有保障;而且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也比以前高很多,例如衣服上线头太多,会被视为质量问题,这些细节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质量的好坏。这些方面都需要验货把关。
但目前我国这方面还没有全面的国家标准,产品的多样性使标准很难制定,原因是没有一个标准能够把所有产品全都涵盖进去,并且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性。
比如线头是在哪一面,里面或外面、正面或背面、线头多长消费者才能接受等等。不能要求太高,也不能要求太低。要求太高,生产成本增加、要求太低,消费者又不认同。验货就是要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。
现在我国制造业在技术水平上,还处在相对不高的阶段,制度太严企业不能发展,太松对消费者的权益无法保障,因此,需要引入第三方验货,并综合国家、行业相关标准、客户标准及一般共识,共同控制产品质量。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,还要符合产品设计要求、客户要求等等,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在这方面会发挥较大的作用。
第三方验货的依据是国家、行业有关标准、 客户要求、合同要求、企业技术规范、标准样品等等。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,我们会根据客户要求,模拟消费者挑剔的程度来验货。因此验货就相当于专业消费者从专业角度去看,而不是普通消费者的角度,很多问题普通消费者是发现不了的,但专业消费者可以做到。比如工厂检验员也相当于专业消费者,他会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问题。 现在到国外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,对检验机构也提出了新课题,能不能赶上企业发展的步伐,对我们也是挑战。目前验货服务在国内刚起步,还需要拓展市场,许多企业还不能认识到验货的意义,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企业意识到,验货不管是在贸易还是消费交易上,都能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投诉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质量选择。
验货是作为一个专业消费者,从专业角度去寻找产品的质量问题,使问题产品在出货前有机会改正,这是对产品最后一道质量控制。而质量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“没有质量控制”,就是不需要去检验。我们一直在说,“质量是做出来的,不是检验出来的”。如果工厂有非常好的质量意识,能够做到全面质量管理,生产出来的产品必定是好产品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目前企业质量控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,所以第三方验货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是非常重要的补充。
很多企业的客户都是异地客户,比如客户在北京,却下单到广东某工厂,两地间沟通是否流畅,是否符合客户要求?可能要亲自飞过去看才知道,不然货物运达后出现问题,会增加很多矛盾。如果请第三方来把关,委托给第三方做,费用会降低,也能省去很多麻烦,而且第三方更专业,很多企业发现不了的问题,第三方会有提示。
另外,我国电商发展迅速,生产厂地和货物抵达范围更广,如果能在工厂环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马上解决,无论对成本或质量控制都有好处,它也同样需要第三方协助;我们某个电商客户,在全国建有许多仓库,每年有很多退货,但退货并不一定是质量问题,所以对于退货原因,就需要第三方帮助分析总结。因此以后的需求点会越来越多,验货提供的服务也会越来越重要。
此外,有些品牌的跟单员还要管控质量,兼顾的事情很多,如果这些涉及到他的出货和业绩,管控也要大打折扣。而有的企业虽有专门人员做验货,但人员管理仍面临许多问题,比如,操作者不严格执行或者经验不足,再严格的要求也没用,这时也需要第三方介入弥补这些不足。 随着企业品牌质量意识的提高,企业与第三方也有很多互动,促成行业规范形成,赢得消费者认可。消费者没有投诉,质量才算过关;消费者有投诉,控制再好都没有用。控制质量的目的,不是要做出百分百的产品,而是让消费者没有投诉,产品质量过关。
快时尚品牌不同于传统品牌,款式多、数量少、时间周期短,因此在设计环节就要加强质量管控,如果等到后面再去管控,根本就来不及。我的建议是在设计阶段,就要有QC介入或者第三方评估,包括供应商和原材料的选择,尤其在设计时的面料搭配,有时设计师会从设计角度考虑问题,但从技术来看是有风险的,这时第三方就会发挥作用,给出意见来避免或者找相似的没有风险的替代品。
举个例子,一件毛料的羽绒服,毛料不能水洗,羽绒服又不能干洗,这种护理方式让消费者怎么办?不能水洗也不能干洗,难道是一次性吗?所以尽量避免这种尴尬。工厂如果专业性不够会意识不到这点,如果引入第三方其实花钱也不多,对降低风险却会有很大帮助,因为等做出来才发现问题就晚了,损失已经造成。